
活之釀釀酒公社成為全國白酒創新的典范
2016年1月10日,在由新華網、中國食品報社、中國醫藥報社共同發起主辦的“食安中國城市論壇暨2015年度中國食品行業十大新聞發布會”上,四川活之釀釀酒公社有限公司的竹酒獲得了“2015年度中國食品行業技術創新獎”。這代表著我國創新型竹酒又邁上了一個新臺階,站在行業、國家的高度,邁開了新的步伐。四川活之釀釀酒公社是我國創新型竹酒,有20多年的竹酒研發、釀造、生產和銷售經驗,其產品有活之釀生態竹香型系列,中低端竹釀液清香、濃香、醬香型等系列。
活之釀釀酒公社董事長朱天虎介紹說,活之釀創立于1992年,并于1993年大膽提出將原漿酒灌入活竹腔內自然降度并凈化酒體的概念。歷時10多年的研發,終將活竹長酒研發成功,使傳統白酒富含竹黃酮、氨基酸、微生物及微量元素,且酒體如琥珀般清澈,色澤晶亮迷人,口感獨特,甘洌而醇厚,香氣清新久遠。
2004年四川省科技廳組織曾祖訓等有關專家對“活竹酒制備方法”項目進行科技成果鑒定。曾祖訓任鑒定專家組副組長,中國白酒評委胡永和、陳榮芳,中國白酒協會秘書長劉員,國家酒檢中心酒類感官鑒評專家委員會主任、國家酒檢中心白酒鑒評組組長鐘杰,江南大學(原無錫輕工大學)發酵工程博士生導師徐巖教授,糖煙酒周刊副總編汪社鋒等專家組成員給予竹酒以高度的評價與肯定。
鑒定意見指出:以該項技術操作規程制成的活竹酒,酒中氨基酸成分顯著增加,甲醇和雜醇等有害成分顯著降低,其品味、風格、口感、色澤以及物質成分等方面有別于白酒,為當今酒類品質深化增添了“活化、生態、潔凈”全新內涵,提高了飲酒舒適度,形成風味的酒品;該項技術注重可持續生產發展,充分地、科學地利用當地竹資源和濃香型曲酒生產的地域資源產業的優勢相結合,社會效果明顯,也注重產品整體性能,使生產技術完善合理;該項技術符合我國酒類發展趨勢,其經濟價值具有相當大的潛力。
2005年活之釀開始向市場推出自己的品牌產品,活之釀五竹酒作為公司一款竹酒產品上市。公司的產品種類逐漸豐富,每一個產品都廣受消費者的喜愛。在保持品種多樣的同時,活之釀制定了嚴格的質量標準以在上達到國家標準的要求,同年獲得瀘州市人民政府頒發的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08年,研發團隊在活竹長酒的基礎上,成功研發了筍液、竹體液調酒。2012年,白酒工藝上的第三次革命——鮮竹釀酒工藝開發成功,成功地將碎竹代替糠殼,加入純糧,釀造出的鮮竹酒。2014年,活之釀創建的中國竹酒館博物在四川誕生。2015年,隨著業務的發展,活之釀在國內進行深度的市場拓展以及竹文化的推廣,加快了商業布局的步伐。
活之釀選用生長在海拔700—800米的原始竹海中的鮮竹作為原料,選用不同品種竹類配比混合,粉碎成顆粒作為蓬松物,加入純糧進行發酵。竹顆粒內含有大量糖分和淀粉類,因而提高了釀酒的產量和質量,且采用全生態固體發酵,鮮竹中的竹瀝、竹汁里富含有益于人體健康的黃酮、十七種氨基酸、多種微量元素和礦物質等。故酒體內不含糠醛等有害物質,且將竹子中的有益物質轉化到酒體中。
活竹長酒以多種活竹為生長載體,將鮮竹釀原漿酒注入生長狀態良好的竹腔內。充分利用活竹腔內活竹的吸納、分解轉化以及泌汁等特性,利用竹腔內積存的天然活性竹體液將原漿酒自然降度的過程。隨著活竹的生長過程,酒中的雜質如甲醇、雜醇油等有害物質被竹子汲取,凈化或轉換。當竹釀原漿酒與竹汁充分,酒精度被稀釋,從而完成酒體的自然降度,并使得酒體如琥珀般清澈,甘甜醇厚。
活之釀的技術研發團隊,從鮮竹釀造原漿的工藝到活竹長酒的自然降度再到筍液調酒的轉換,造就了活之釀公司釀造工藝走在創新性釀造工藝的前段,并進行不斷的革新。鮮竹釀酒是中國白酒業的一次創新型革命,多方面實現了對傳統白酒的顛覆性改變,成為我國白酒創新的一支勁旅,企業成為全國白酒創新的典范。